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气候变化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中产全球配置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下午茶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全球地产
标准订阅
高端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数据新闻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业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气候变化
关注
哥本哈根峰会达成“协议”
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一些领导人周五晚间宣布,他们已达成了一份“有意义的协议”,但这份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些领导人也承认,该协议与他们达成首份真正全球减排条约的雄心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009年12月19日
分析:中国能否突围哥本哈根?
发达国家曾在过去一年不厌其烦地在赞美中国的减排措施。但当谈判真正开始的时候,温情脉脉的面纱被撕开了。在哥本哈根,无论是私下还是公开,发达国家都在一致向中方代表团施加强大的压力。”
2009年12月15日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公众怎么看?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结束了。面对气候变化的现实与挑战,除了中国政府和社会精英群体的行动之外,中国普通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他们愿意为改善气候环境付出多大代价?我们的调查提供了部分答案。
2009年12月21日
国际大企业抨击哥本哈根“协议”
许多国际著名企业对哥本哈根达成的气候协议感到失望和困惑,表示该协议未带来足够的确定性,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所需的巨额投资提供依据。
2009年12月21日
最后一日:哥本哈根与奇迹擦肩而过
谈判最后一天,人们将希望寄托于美国总统奥巴马,但希望看见美国拿出更多资金和减排目标的人们失望了。会议最后一刻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因为没有法律约束力,而让许多参会者深深失望。
2009年12月19日
哥本哈根升起的新曙光
中美的让步不是简单的技术让步,而是形成一个新的全球共识的宝贵起点。全球化的主题已经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超越了战争和意识形态。这可能是人类送给自己的最佳礼物。
2009年12月19日
特写:哥本哈根峰会的最后一天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最后一天,是漫长、艰难的一天。从凌晨到深夜,各国领导人一直就诸多的争议问题进行艰苦的讨价还价。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这一天就举行了两次会谈。
2009年12月19日
分析:希拉里能成为哥本哈根的“救赎者”吗?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李虎军:哥本哈根谈判倒数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高调宣布:美国愿意加入千亿美元援助计划。但这个承诺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2009年12月18日
指望高层拯救地球?没戏
2009年12月18日
不能让富国食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萨克斯:根据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富国有义务为较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买单,但富国没有认真履行义务。
2009年12月18日
分析: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冲刺
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多数国家领导人已在昨晚抵达丹麦首都,预期他们今天将面对艰巨的谈判。关键未决问题之一是,中国在减排问题上会作出多大让步。
2009年12月18日
哥本哈根谈判 全球关注中美
美国提出,中国必须同意在减缓排放上接受国际监督
2009年12月18日
FT社评:世界领导人必须为气候变化达成协议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达成协议的希望看上去一天不如一天。如果说有任何时刻是需要政治家才能的,那么现在肯定到了这样的时刻。无所作为将是可耻的。
2009年12月17日
分析:哥本哈根紧张局势日益升级
世界领导人周三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汇聚。与此同时,丹麦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然而,各国领导人的谈判会推动还是阻碍整个进程,尚不清楚。
2009年12月17日
哥本哈根的中国尴尬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王之渺:任何一个到过北京或上海的人恐怕都很难被说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应当与非洲大陆上那些最贫穷的人们一样得到援助。
2009年12月17日
特写:决战前夜的贝拉中心
“主席草案”风波使得16日的磋商变成了一场互不信任的恶梦。对于许多与会者而言,16日晚将是他们在贝拉中心的最后一夜,这里成了“大限”及至前的风暴眼。
2009年12月17日
Lex专栏:核能或成减排最大赢家
来自丹麦的那一缕绿光,或许并不符合环保主义者的想象。他们应该开始认真面对一个不那么令人宽慰的事实:核能恐将大行其道。
2009年12月17日
“穷国优先”不可考虑
2009年12月17日
哥本哈根协议可能不包括援助承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没有发达国家向较贫穷国家提供长期资助以对抗全球变暖的坚定承诺,各国照样可以在哥本哈根签署协议。
2009年12月16日
哥本哈根不相信眼泪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汪永晨:今后要走的路,不能仅靠大会、游行和谈判。哥本哈根不相信眼泪,面临挑战的是每一个地球人,走出危机更要靠自己。
2009年12月16日
王石的“气候变化秀”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李虎军:有中国记者问王石,企业家参加气候变化大会是不是作秀?王石后来在他的微博上表示:“中国企业家承担环保责任,责任亦是机会,担当越大,机会就会越多。”
2009年12月16日
全球气候谈判中国应及时调整定位
中国安邦咨询高级分析师贺军: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的立场不能过激,中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但不能拒绝国际合作,不能拒绝参与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2009年12月16日
哥本哈根:为失败做准备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政策与研究总监喻捷:距离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结束还有36个小时,大会主席康妮被替换,继任的是丹麦首相拉沐森。一种猜测是,这是发展中国家一派的失败。
2009年12月16日
分析:中国减排承诺遭质疑
常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在中国官方将北京天气定义为“蓝天日”时,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则警示空气质量“有害健康”。发达国家和中国就是否允许外部核查减排数量上,存在严重分歧。
2009年12月16日
希望民间力量在减排中发挥更大作用
2009年12月16日
读者来信:中国在减排问题上不应避重就轻
读者joechen78:在计算减排量时,应按排放总量来计算,而不是按单位GDP计算。这样的数字虽然难看些,但是更真诚。一个国家,诚实最重要。
2009年12月15日
中国减排为何不要西方资助?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政策与研究总监喻捷:中国政府一直坚称,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是为其历史排放尽义务。而本周中国称,其减排行动将不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助。这背后的考量和意图何在?
2009年12月15日
“中国减排不需要发达国家资助”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暗示,中国已放弃了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来抗击气候变化的要求。这是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大会主要参与国之一首次做出明显让步。
2009年12月14日
联合国能否救地球?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政策与研究总监喻捷:本次缔约国大会的标志是一个细线缠绕的球,但是你看不出,这些线的头在哪里,尾在哪里,线也没有粗细之分,但是他们却绕成了一个球。
2009年12月14日
Lex专栏:太阳能电池板也有摩尔定律?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希望之一,就是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最终能够低廉到无须补贴,也能与化石燃料竞争。这个行业能否像芯片行业那样以几何级地提高产能?
2009年12月14日
解振华的哥本哈根时间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李虎军:解振华首次公开承认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即“基础四国”一个秘密文本的存在,与“丹麦文本”针锋相对。
2009年12月11日
热门文章
1.
美中达成“第一阶段”协议 贸易战降级
2.
为何大胜后的约翰逊自称“人民的政府”?
3.
中国出现20年来最大宗的国企美元债违约
4.
以历史视野看中美贸易战
5.
保守党在英国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
6.
2020年全球投资展望
7.
特朗普:“非常接近”与中国达成协议
8.
英国保守党获胜令欧盟宽慰
9.
中国问题让加拿大新外长面临压力
10.
中国科技初创企业估值走软
|‹
上一页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下一页